- 首頁
- 醫學文章列表
- 中醫危重症的治療探討(上)
中醫危重症的治療探討(上) 人氣: 6337
2018-03-04
中醫危重症的治療探討(上)
鄭淑鎂醫師
前言
危重症病人住院期間,甚至進入加護中心的病因繁多,由於疾病本身的病性與病勢、身體產生的反應、病人的體質狀態、治療的副作用、後續產生的併發症…..等,會使危重症的治療更陷入深重膠著。臨床的治療經驗體會,深入了解中醫藥對重症治療的基本原則及優勢,積極的參與介入治療,運用中醫藥辨證論治,且隨時掌握檢驗數據,觀察病人臨床體徵,可充分發揮辨證、辨病、辨病理三者合參之優點,多能有效治療原發疾病,及時挽救生命,積極降低併發症,矯治醫源性損傷,增補西醫學的不足,減少後遺且加速復原。
一、充分了解原發疾病的病性與病勢
危重症病人住院期間,甚至在加護中心的病因,大致可歸納為:發炎性、創傷性、中毒性、佔位性、缺氧性、缺血性…等。各種病因屬性分述如下:
發炎性疾病包括各種急性感染、腫瘤、免疫性疾病、動脈瘤破裂、過敏反應、燒燙傷、藥物灼傷、輻射灼傷…等。急性感染如各種腦炎、肺炎、心肌炎、猛爆性肝炎、急性腎炎、敗血症等;腫瘤性發熱或癌幹細胞誘導快速增殖期都是發炎性反應,腫瘤熱屬少陽熱或陰虛發熱,癌症快速增殖期且於病人體力不虛狀態屬瘀熱症;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貝希氏腦病在急性發作期,尚無長期大量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或中醫苦寒藥治療階段皆屬熱症;腦動脈瘤破裂、主動脈剝離初期大量血液外溢,會引起發炎反應,治療時需視病人的生命徵象,判斷是屬瘀熱或氣虛血瘀或脫症階段;急性過敏反應初期屬大熱症合併水蓄;藥物性灼傷如抗生素導致皮膚及黏膜急性發炎,或抗癲癇藥導致史蒂文生-強生(Stevens-Johnson)症候群,是嚴重且危急的發炎反應;化療藥經皮穿注射造成內臟瘀腫是屬瘀熱合併水蓄;放射線灼傷如電腦刀導致顱內壓升高屬痰熱,如放射線導致脈管炎或皮膚潰瘍或內臟灼傷或骨折,屬氣血兩虛合併發炎或氣陰兩虛之骨蒸熱;創傷性初期除了如出血、骨折、內臟破裂外,亦會合併急性發炎反應,若頭部創傷,應優先止血、降腦壓、預防癲癇;佔位性如腦膿瘍、腦出血、腫瘤壓迫、創傷後血塊擠壓、或各種腔室積液,需視病情進展程度治療,或配合外科手術減壓;低血壓及低血氧性如氣喘、心肺衰竭、肺栓塞、貧血、妊娠毒血症、低血壓、一氧化碳中毒….等,屬氣虛血虛或陽虛,體虛或老人或大面積手術後易併發感染及低血壓、低血氧。
各種疾病需考慮併發顱內高壓、感染、應激性胃潰瘍、敗血症、代謝紊亂、電解質紊亂、多器官衰竭。危重病人易併發器官低灌流,低血壓低血氧表示體內器官血液及氧氣低灌流,會使腦部、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胃腸等器官損傷,症狀可能很輕微,也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會嚴重致命;當收縮壓持續低於90mmHg或平均動脈壓小於60mmHg是為低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低於92%是為低血氧。誘發低血壓低血氧病變的原因,可能是感染、發炎、麻醉劑、止痛劑、心臟衰竭、低血糖、腎上腺功能不足、過敏性休克、敗血症、藥物毒性、電解質或酸鹼不平衡等因素;病理可分為氧氣及血液的過度消耗和供應不足二大類;其中感染、發炎、過敏性休克、敗血症等因素屬於過度消耗,麻醉劑、止痛劑、心臟衰竭、低血糖、急性腎上腺功能不足等因素屬於供應不足。
(1) (2)
二、積極預防併發症
(一) 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
1.譫妄、癲癇、昏迷
譫妄是急性腦衰竭的警示,但須排除藥物性。譫妄前驅症狀為不安、煩躁、焦慮、睡眠障礙,之後漸發意識減低、癲癇、異常行為或幻覺、腦水腫、電解質紊亂、木僵、昏迷、甚至死亡。譫妄原因包括:感染、藥物戒斷、急性代謝障礙(如酸鹼中毒、電解質異常、肝腎衰竭)、創傷(如頭部創傷、手術後、灼傷)、中樞神經性(如腦膿瘍、腦出血、癲癇、中風、中暑、腦腫瘤、腦水腫)、缺氧性(如貧血、低血壓、一氧化碳中毒、心肺衰竭)、營養不良(如缺乏VitB12、菸鹼酸)、內分泌病(如高低血糖、腎上腺功能亢進或低下)、急性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病、休克)、藥物性、毒素(如殺蟲劑、溶劑)、重金屬傷害(如汞、鋁、錳)等。
2.中風
中風因素須考慮發炎,低血糖、低血壓、低血氧、代謝廢物干擾、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足、尿毒、低血鈉、感染(如敗血症、胰臟炎、肺炎)等,手術中可能發生栓塞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
3.顱內壓升高
腦部或身體有嚴重的發炎性、缺血性、缺氧性疾病,或腦部有佔位性擠壓(如腦膿瘍、腦腫瘤、出血性中風),都可能導致顱內壓升高,顱內壓升高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頭痛、噁心、噴射性嘔吐及眩暈,若控制不良,可繼發腦疝、腦溶解、神經損傷、甚至死亡。
(二) 心臟血管系統併發症
1.心律不整
誘發心律不整的因素有發炎、交感神經興奮、低血壓、低血氧、血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藥物作用、感染、大劑兒茶酚胺、電解質紊亂(如低鉀、高鉀、高鈣、低鎂)、酸鹼不平衡等。
2.心肌缺血及梗塞
危重症病人或手術後可能併發心肌缺血或梗塞。症狀表現為典型胸痛、焦慮不安伴心率異常、突發肺水腫。若有麻醉劑或止痛劑的使用,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沒有症狀,須觀察是否低血壓、貧血、心搏過速、顫抖、胸痛、缺氧、心律不整、或心電圖的變化。
(三) 肺部併發症
1.換氣不足
全身麻醉、肌肉鬆弛劑、嗎啡類止痛藥、疼痛、虛弱、胸腔積液、橫隔肌功能缺損、原有神經肌肉的疾病、或進行會影響橫隔的手術,都可能導致換氣不足。
2.肺塌陷
呼吸道黏滯、神經肌肉無力,肺底部可能發生肺泡塌陷。病人在無感染的情形下,會有低熱、呼吸快、心搏加速等情形。肺泡塌陷會增加病人肺部感染的機會。
3.肺炎
感染、肺擴張不全、排不出去的痰、胸部運動減少(如疼痛、腹脹、仰臥姿勢)、吸入胃容物、或無法咳嗽和清除分泌物等因素,會使細菌進入肺部,肺炎機率增加。
4.肺水腫
肺水腫是危重病人或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產生的病理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體液滲漏進入肺間質和肺泡。肺水腫的治療應區分心因性或非心因性。
5.肺栓塞
肺栓塞為深層靜脈血栓,是院內死亡的重要原因;骨折病人可能發生脂肪栓塞。
6.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氣喘、術後、肺炎、吸入性肺炎、大量輸血、胰臟炎、肺栓塞、敗血症、藥物過量等原因,易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四) 腎臟併發症
1.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可分成腎前氮質血症、腎臟本身、腎後氮質血症三類。危重症病人的急性腎衰竭常見於器官低灌流性或腎毒性藥物所致;灌注不足之急性腎衰竭屬於腎前氮質血症,因腎小球血流不足,導致腎小球過濾困難,腎小球及腎小管急性壞死,腎臟不能製造尿液,新陳代謝障礙,有毒物質不能排出。腎毒性藥物方面,抗生素、升壓劑、利尿劑、止痛藥等會加重腎衰竭。若血中Creatinine(肌酐酸)濃度每天增加0.5mg/
100cc,或尿素氮每天增10mg/
100cc,且每天排尿量少於400cc,如此持續一周,即面臨急性腎衰竭。
(五) 肝臟併發症
1.低蛋白血症
血液灌流不足,肝臟不能合成蛋白質,血中白蛋白下降,臨床表現腹水、腹脹、食慾不振、虛弱、少尿。
2.急性肝衰竭
嚴重低蛋白血症,導致廢物不能代謝,肝細胞損傷,甚至肝小葉中心壞死,最後肝衰竭。臨床上的徵兆,血液中GOT、GPT、γ-GT上升,血中白蛋白下降,黃疸指數升高。
(六) 消化系統併發症
1.壓力性胃潰瘍、出血
酸中毒、缺血、缺氧導致胃及十二指腸黏膜細胞受損,發生糜爛性潰瘍,甚至上消化道出血。但須考慮服用消炎藥、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因素。
2.腸阻塞及絞痛
血液量灌流不足,無動力的腸阻塞及腸絞痛。
(七) 併發感染
多部位創傷、癌病、年長、器官移植、脾切除、貧血、免疫缺陷者,易併發感染。感染範圍包括腦及脊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內毒素、吸入性肺炎、管腔感染、菌血症、敗血症、院內感染、傷口感染。
1.敗血症
病人有感染證據,體溫高於38度或低於36度,心跳每分鐘超過90下,白血球超過12000或低於4000或超過10%非成熟型態,符合上述兩種以上的種種嚴重臨床損傷,所引發的全身性炎症反應,臨床上敗血症最常見,但全身性炎症亦可併發於創傷、燒傷、胰臟炎。
2.嚴重敗血症
敗血症併發器官功能障礙、灌流不足、低血壓。臨床表現為少尿、急性意識障礙、寒顫、呼吸過快、呼吸困難、噁心嘔吐、低血壓、皮膚出現瘀斑或瘀點。
實驗室診斷有白血球過高或過低、血小板降低、高血糖或低血糖、低血氧、HB↓、CR↑、BUN↑、AST↑、ALT↑、T/D-Bil↑、ALB↓。
3.敗血性休克
終末器官功能障礙或損害,表現低氧血、血漿乳酸升高、少尿、急性意識障礙、低血壓(可能用升壓劑)…等,且合併休克狀態。
(八) 電解質及新陳代謝異常併發症
危重病人常併發電解質及新陳代謝異常,導致病情更為嚴重及加速死亡。
1.電解質異常
危重病人常見電解質異常有鉀離子、鈉離子、鈣離子、磷酸鹽、鎂離子。離子濃度改變主要影響心臟血管系統、神經肌肉系統以及腸胃系統。臨床表現常見心律不整、肌肉無力、反射降低、意識障礙、激動、木僵、抽搐、昏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
2.新陳代謝異常
危重病人新陳代謝異常併發症,主要有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高血糖症候群、甲狀腺風暴、黏液水腫昏迷。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的高危險群包括:愛滋病、瀰漫性肺結核、敗血症、急性抗凝療法、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病人、類固醇戒斷期未滿一年病人;臨床表現有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腹痛、姿勢性低血壓、低血鈉、高血鉀、低血糖、酸中毒以及腎前氮質血症。高血糖症候群、甲狀腺風暴、黏液水腫昏迷可能是原發性病徵,也可能是併發症。
(九)其他
1.貧血
感染、免疫疾病、失血過多、或生成不足、或創傷、或手術後遺、或使用抗凝血藥物,導致紅血球或全血降低。
2.營養不良
壓力性潰瘍、腸缺血導致細胞萎縮、消化功能降低、胃腸蠕動降低、麻醉或嗎啡止痛影響、肝合成蛋白能力降低、抗生素使用、化放療後遺、疾病本身營養損耗增加、管灌食品,都會導致營養不良併發症。
3.肌肉骨骼酸痛
肌肉及骨骼內血液灌流不佳,引起的臨床症狀是: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骨頭酸痛。
4.休克
休克有四種主要類型:A.心因性休克 B.低血容性休克 C.分佈異常性休克 D.阻塞性休克。
低血壓低血氧之休克屬心因性休克,主要是心臟功能不全,心輸出量下降,全身血管阻力升高。出血、嘔吐、腹瀉或第三區流失液,屬低血容性休克,表現為低心輸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升高。敗血性休克、過敏性休克、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及神經性休克,屬分佈異常性休克,心輸出量正常或增加,全身血管阻力降低。阻塞性休克如心包填塞、肺栓塞,表現是低心輸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升高。
休克是器官低血壓合併低灌流,會導致器官功能失常、內在性發炎、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器官的低灌流徵兆是神智狀態改變、乏尿或乳酸中毒。
5.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是危重症最普遍且最危險的疾病,可因許多基礎疾病所導致,其病理是纖維蛋白沉積和纖維蛋白溶解同時進行,造成高凝及易出血傾向。當病人併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即表示生命已至末期。
6.多器官衰竭
病人持續24小時以上,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器官系統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須考慮肺臟衰竭;平均動脈壓≦49mmHg,心率≦54次/分,須考慮心臟衰竭;尿量≦500ml/24h,BUN≧100mg/dL,Creatinine≧3.5mg/dL,須考慮腎臟衰竭;WBC≦1000/mm
3,血小板≦2萬/mm
3,須考慮造血系統衰竭;Glasgow未鎮靜時評分≦6分,須考慮神經系統衰竭;血清膽紅素≧6mg/dL,或凝血酶原時間在沒有抗凝血治療下比正常值≧4秒,須考慮肝臟衰竭。
(2)(3)(4)(5)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http://www.tcwmna.org.tw/
《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