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低血鈉症的治療探討(一) 人氣: 7846
2018-03-04

中醫低血鈉症的治療探討(一)
鄭淑鎂醫師
 
 
前言
低血鈉症(hyponatremia)是臨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尤其是老年人、虛弱病患、或兒童。人體正常血鈉為135-145mmol/L,低鈉血症為血清鈉小於135mmol/L的病症,僅反映鈉在血漿中濃度的降低,並不一定表示體內總鈉量的丟失,總體鈉可以正常甚至稍有增加。低血鈉症的病因很多,可能是腹瀉,內藏衰竭(如肝臟、腎臟、心臟),感染(如中樞神經感染、肺感染),藥物誘發,化療或術後,攝水過多,SIADH,多重因素等。
低血鈉症是老年人常見的電解質異常,身體老化致使腎功能 (即腎絲球濾過率) 下降,腎臟處理水分與鈉離子的能力降低,對於尿液濃縮和稀釋的功能逐漸變差。老化對於鈉離子維持或恢復恆定,相較年輕時都較慢且遲鈍。
臨床症狀表現,輕者可能是輕微的無力,食慾不佳,噁心;重者表現心臟、中樞神經及肌肉系統的症狀,如意識混亂、頭痛、坐立不安、抽筋、嘔吐、噁心、無力、癲癇、木僵、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有許多藥物,亦可能誘發低血鈉症,如:利尿劑、非類固醇消炎劑、抗利尿激素藥物、抗焦慮藥物、抗精神病劑、抗生素類藥物、麻醉劑等二十餘種。
任何疾病,併發低血鈉症,若無及時治療與糾正低血鈉症,都會延遲效果及治癒率。急性嚴重的低血鈉症容易造成生命的危險,亦可能導致心臟、神經、肌肉系統不可逆的損傷。慢性的低血鈉症也會使老年人的病情更加複雜甚至增加罹病率與死亡率。
中醫以辨證論治、辨病,及辨別藥物誘發機轉等諸法參與治療,對低血鈉症的改善,有很大助益。
 
壹、臨床表現
低血鈉症依嚴重程度,區分為:
輕度低血鈉:血鈉<135〜125mmol/L,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厭食。
中度低血鈉:血鈉<125〜120mmol/L,症狀表現為嗜睡、意識不清、躁動、抽筋、頭痛、易受刺激、坐立不安、全身無力。
嚴重低血鈉:血鈉<120mmol/L,症狀表現為癲癇、木僵、昏迷、呼吸停止、急性腦水腫。
 
貳、低血鈉症分類
根據低鈉血症發生時的血容量變化可區分為:低血容性、正常血容性、及高血容性。
其中低血容性低血鈉症,為失鈉多於失水,除了針對病因治療外,須補充鈉離子;正常血容性及高血容性低血鈉症,皆為總水量增加,總鈉量正常甚或升高,除了針對病因治療外,須限制水分攝取。
 
低鈉血症 -病因
一、低血容性低鈉血症
低血容性低鈉血症為失鈉多於失水,病因可區分為腎性因素與腎外因素。依據尿排鈉情況,尿鈉濃度[Na+]>20mmol/L為腎性因素,腎丟失鈉增多;[Na+]<20mmol/L為腎外因素丟失。
 
腎性因素(腎鈉丟失):
1. 過度利尿,抑制NaCl的重吸收。
2. 鹽皮質激素缺乏,腎小管重吸收鈉減少,如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
3. 腎小管功能失全。
4. 酮尿(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飢餓、酒精性酮尿)。
 
腎外因素(腎外丟失):
1. 胃腸道丟失,如嘔吐、腹瀉。
2. 第三腔隙體液瀦留。
3. 燒燙傷。
 
二、正常血容性、或高血容性低血鈉
(總水量增加,總鈉量正常甚或升高):
1. 水中毒:心因性水中毒;大量流汗後補充過量水分;腎衰竭患者飲用大量水分。
2. 肝硬化。
3. 鬱血性心衰竭。
4. 腎病症候群。
5.SIADH :即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適當症候群。包括惡性腫瘤、腦炎、肺炎、肺結核、腎上腺機能低下症、甲狀腺低下、顱內手術、頭部創傷、疼痛、手術。
6. 藥物誘發:利尿劑、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DDAVP(去氨加壓素)、抗焦慮藥物、TCA(三環抗憂鬱藥)、抗精神病劑、抗癲癇藥物、SSRI(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麻醉劑、抗生素、抗腫瘤藥、膽鹼酯酶抑制劑、強心配醣體、抗心律不整劑、高血壓藥、冠狀血管擴張劑、止血劑、血液透析液、糖尿病藥、管灌飲食及全靜脈餵食、抗組織胺、抗甲狀腺素及放射碘(131)。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http://www.tcwmna.org.tw/
 
《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