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藥物引起巴金森氏症之中醫治療體會(上) 人氣: 7288
2018-03-04

精神藥物引起巴金森氏症之中醫治療體會(上)
鄭淑鎂醫師

摘要

精神藥物主要作用為阻斷多巴胺接受器,以治療思覺失調症、躁症、妄想症等精神科疾病,但可能造成功能上多巴胺的缺失,而產生藥源性巴金森氏症。
藥源性巴金森氏症,易發生在服精神藥物一周至三個月間,臨床上以抗巴金森藥物治療,有部分病人可能發生原發性巴金森氏症。
依臨床觀察,藥源性巴金森氏症病人以膽鬱痰擾為主證者居多,且以溫膽湯加方依不同兼證施治效果較佳;待諸症狀改善後,視體質續調肝、脾、腎、氣血、腦髓等,以期陰平陽秘,精氣神充足,可預防原發性巴金森氏症。
中醫的清熱化痰,疏肝解鬱,重鎮安神諸法,除了可解除因精神藥物對神經傳導的抑制,而產生醫源性巴金森氏症外,亦能改善神經傳導的代謝過亢,且治療精神藥物可能產生的各種副作用。

關鍵字:精神藥物、多巴胺接受器、藥源性巴金森氏症、膽鬱痰擾、溫膽湯加方

前言
精神藥物是指可阻斷多巴胺接受器 (dopamine receptor)的藥物,如:抗精神病藥 (antipsychotcs)、止吐劑 (antiemetics)、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鈣離子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左旋多巴 (L-dopa)、抗膽鹼 (anticholinergics)、抗癲癇藥物 (anticonvulsants)…等。精神藥物可能引起各種運動障礙,如:急性肌張力異常 ( acute dystonia)、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ism)、靜止不能 (akathisia)、持續性不自主運動(tardive dyskinesia),及精神藥物引起的惡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本文僅就抗精神病劑引起之巴金森氏症的中醫藥補救治療作初步探討。

一、抗精神病劑引起之巴金森氏症(Drug-induced Parkinsonism, DIP)
因抗精神病劑主要作用為阻斷接受器,造成功能上多巴胺的缺失,而產生藥源性巴金森氏症的表癥,呈現肌肉僵硬、齒輪樣僵硬動作、口腔及舌頭動作不靈活、臉部肌肉僵硬、靜止性顫抖、緩慢笨怯步伐、屈身彎腰的姿勢、小碎步、往前俯衝等症狀。這些藥源性副作用常被誤認為是思覺失調症的一部分病情而忽略治療。(1)

二、抗精神病劑的藥理作用
抗精神病劑屬於神經阻斷劑,又稱為「多巴胺受體對抗劑」(dop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主要治療思覺失調症、躁症、妄想病等,以減除病人的激動、狂躁、幻覺、錯亂、妄想等症狀。專家認為此類病患腦部有過多的神經傳導介質多巴胺(dopamine),其藥理作用在於神經間隙裡阻礙從「傳導神經末稍」釋放之dopamine,不被「感覺神經末稍」的接受體所接受,或增加dopamine的代謝轉換率,以便減少並調節過多的神經傳遞。
抗精神病藥除了會阻斷dopamine接受體外,亦對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等接受體有強力的阻斷作用。(2)

三、疾病發生及癒後
藥源性巴金森氏症,通常發生在開始服藥一周至三個月出現,女性多於男性,四十歲以上較易發生。臨床上以抗巴金森藥物治療,有1/2病人不會復發,但另1/2卻可能復發,復發的病人易發生原發性巴金森氏症。(1) (2)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http://www.tcwmna.org.tw/

《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