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診治新思維(上) 人氣: 6526
2018-03-04

糖尿病中醫診治新思維(上)
鄭淑鎂醫師
 
 
摘要
身體的五臟、六腑、肌肉、血管、神經、骨髓、內分泌、腦等組織與器官功能損傷變異,都可能誘發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核心的病理生理學缺陷,是胰島素分泌缺失和胰島素阻抗。
糖尿病需區分三階段治療。第一階段,以清熱益陰為主;第二階段以補腎養陰、氣陰兩補、引火歸元為主;第三階段,以溫補脾腎、陰陽雙補為主。
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糖尿病在熱性期緩解後,必損腎之根基。中期表現,或腎陰不足、或陰虛火旺、火不歸元;後期多表現陰病損陽,或腎陰陽俱衰,治療需注意陰陽互根互用,精氣護生,舉凡舌象、脈象或其他表現有腎虛徵兆,即考慮從腎論治,臨床效果甚佳。
中醫補腎法,能修復胰島細胞的萎縮退化,治癒或減少西藥治療,改善併發症,維持良好的生存質量。
 
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前期及代謝異常歸屬在“脾癉”範疇。《素問‧奇病論篇》云:“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為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脾癉的病機屬胃強脾弱,治療處方多以清瀉胃熱,健脾化濕為主;將糖尿病的發病期,臨床表現消穀善飢,飲多尿多,大便秘結,歸屬在“消渴” 範疇。《素問‧奇病論篇》云:“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消渴的病機屬胃腸熱結,或陰虛燥熱,亦可能合併氣虛血瘀,治療處方以清熱養陰為主;將糖尿病晚期併發症階段,歸屬在“消癉” 範疇。《類經》云:“消癉者,三消之總稱”,
《靈樞‧五便篇》云:“五臟柔弱者,善病消癉。”消癉病機屬氣血虧虛,五臟俱衰,治療處方以補氣養血,清熱化瘀為主。
根據臨床觀察體會,糖尿病系多重病因的複雜性疾病,身體的五臟、六腑、肌肉、血管、神經、骨髓….,如肝臟、肺臟、腎臟、大腸、肌肉、血管、循環、內分泌、腦等組織與器官功能損傷變異;或發炎、或感染、或自體免疫攻擊、或腫瘤、或身體各部位損傷溶解、或化放療副作用、或西藥副作用….等,都可能誘發高血糖。
 
第一型糖尿病發病原因,以感染及免疫攻擊為最大可能。
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原因除了遺傳基因外,尚包括:β細胞數量和功能受損,造成胰島素分泌缺失;肝臟、肌肉、脂肪組織產生阻抗,胰島素利用障礙;胰臟α細胞分泌升糖素增加;肝糖過度釋放;腸道分泌腸促胰素(incretin)下降,或功能異常,造成回饋障礙或大腸過度反吸收;腎臟升糖激素與抑糖素分泌的調控異常;腦部胰島素阻抗或腦泌糖中樞的自我回饋與調控失靈,誤以爲人體有大規模壞損,須予大量糖份來維持機體能量消耗;血管內分泌異常,通透性差,或血循環障礙,黏稠度過高。其核心的病理生理學缺陷,是胰島素分泌缺失和胰島素阻抗。
 
西醫糖尿病口服治療藥物以抑制肝糖分泌、或促進β細胞分泌胰島素為主,但具有損傷腸胃、肝、腎及消耗β細胞的副作用,並且加速β細胞的死亡,故口服藥物在4-5年後會漸漸失效,須漸進加重劑量,最終依賴注射胰島素治療。
 
中醫補腎法,可避免西藥副作用,能修復胰島細胞的萎縮退化,令細胞再生,依臨床經驗,對糖尿病有相當大的療效。藉由中醫藥治療,可能全停西醫降糖藥並治癒,或減少口服劑量,或降低注射胰島素量,能改善併發症,維持良好的生存質量。
 
貳、糖尿病區分三階段治療
第一階段:清熱益陰為主
“熱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糖尿病初期表現多屬熱性階段,症見口乾舌燥、煩熱、焦躁、睡臥不安、便祕,脈象弦滑或弦數,病人常合併血壓高、血脂高、皮膚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口乾渴夜間尤顯、心悸、心搏快、五心煩熱、便秘、尿赤、精神亢奮但易倦怠、情緒躁動、面紅膚紅或血枯晦暗,舌質瘀紅,舌下絡脈瘀張,屬中醫之表風熱、或「腸熱」、「血蓄膀胱」的陽明腑證、或陰虛陽亢、陰虛血熱證,須著重大劑清熱瀉火藥以顧護陰液。例如:胰島細胞感染,表現為少陽、陽明併病的表風熱,以葛根湯或大柴胡湯,加黃芩、黃連、黃柏治療。若自體免疫誘發高血糖,以黃連解毒湯去甘草,加青蒿、知母、地骨皮,清熱養陰為主。若胃、腸道因感染或肺胃津傷,表現陽明腑證,以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等治療。若因腦的泌糖中樞調控失靈,表現陰虛陽亢,以知柏地黃湯,或建瓴湯加黃連、黃柏治療。
 
第二階段:補腎養陰;氣陰兩補;引火歸元
當熱性期過後,或用中醫以苦寒退熱治療緩解後,或服用西藥一段時日後,即可考慮從腎治療。若正氣不虛,以補腎養陰法,如知柏地黃湯;若正氣偏弱,以氣陰兩補法,如知柏地黃湯加黃耆;若正氣偏弱,火性仍炎上,腎火宜降宜藏,須補腎陰養氣血,並引火歸元,以知柏地黃湯加黃耆、懷牛膝,加少量的附子、肉桂。此時少量的附子、肉桂,除了用以引火歸元,尚可帶來抗體並增加供血供氧,改善腸胃黏膜及血管內皮細胞的表面接受體,因苦寒滋膩藥受到的抑制。
 
第三階段:陰陽雙補;溫補脾腎
當胰島細胞繼續進行性的萎縮,病人血色素降低,或低蛋白血症,或Cr、BUN升高,或西醫的降糖藥加重血糖仍控制不良,甚至須注射高劑量胰島素,病人已出現各種如神經症狀、心悸、水腫、納呆、腎衰、貧血、癡呆…等陰陽俱損的晚期併發症,以中期補氣血、補腎養陰或引火歸元等方法,仍無法改善時,即進入腎陰陽兩虛階段,須溫腎納氣、或溫腎利水、或溫補脾腎、或回陽救逆,處方須大補氣血及大補腎陰腎陽,但同時加入清熱養陰藥反制。補氣、補陽藥,能增加胰島細胞的活性與循環,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量。黃耆、人參、玉桂、附子、良薑,可促進週邊血幹細胞與胰島幹細胞的新生,但須慎防溫補太過,化燥傷陰,同時注重脾胃吸收,避免滋膩,並加入活血化瘀藥,及加入各種臨床症狀治療的中藥。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http://www.tcwmna.org.tw/

《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