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論中醫治癌方法與臨床應用(下) 人氣: 4232
2018-03-11

細論中醫治癌方法與臨床應用(下)
鄭淑鎂醫師

九、本態性腫瘤屬瘀熱症思想之微觀理論探討
(一)西醫當代的腫瘤檢測
1. 腫瘤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在於生長或發育或損傷的修復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傷口愈合、女性經期、胎兒生長發育、斷肢接合、腦中風等。
而腫瘤的血管新生,會是腫瘤從休眠期轉變成惡性、生長迅速、甚至侵襲其他組織的關鍵。當腫瘤只有2-3mm大小時,它可依靠滲透作用自外界取得養分。但是一旦超過這個大小,就必須由新生血管來獲取養分。血管新生也是腫瘤轉移的關鍵。腫瘤細胞必須先新生血管,才能進入循環系統,轉移至其他器官,而一旦腫瘤細胞到達其他器官後,也必須新生血管,才能種殖在該器官。在正常人體內,抑制血管新生的物質較多,反之,腫瘤病人體內,促進血管新生的物質增加,而抑制血管新生的物質减少。腫瘤血管新生的程度,與腫瘤的惡性度及轉移有密切的關係。當腫瘤細胞增長分裂至0.2cm左右,會開始誘導癌細胞周圍血管的新生,以提供其養分和氧氣,甚至助其轉移。在這個過程中,腫瘤細胞會先釋放出生長因子到鄰近組織,進而刺激健康的血管萌生出新的血管道癌細胞組織內。
腫瘤細胞誘發周圍血管新生,必須藉由某些特异性蛋白作爲媒介,目前被研究最多的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本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B),這兩種物質在許多癌症病人的血液及尿液中,都有增加的現象。

2.  DR-70上皮層腫瘤標記
DR-70上皮層腫瘤標記檢測法,是一種新發展的腫瘤指標。DR-70不同于一般腫瘤標記。其原理爲檢測人體細胞回應腫瘤存在時産生的物質。亦即,當腫瘤細胞由「原位癌」開始進入細胞間質時,人體結締組織即産生「纖維蛋白原裂解産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此裂解産物即可影射體內已經存在由原位癌進入侵襲癌的事實,可經由DR-70來感測發現。因此理論上DR-70可以在癌細胞小于106大小時即感應出癌細胞的存在。臨床上應用,主要是針對全身上皮層癌細胞做風險評估及癌症愈後追踪。
DR-70可早期檢測上皮層癌細胞,涵蓋:肺癌、胃癌、乳癌、直腸癌、結腸癌、肝癌、卵巢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胰臟癌、鼻咽癌、舌癌、惡性淋巴癌等,但不包含腦瘤、血癌、骨癌。
一般傳統檢查法只能偵測出2-4期癌症,而DR-70可偵測早期(0-1期)癌細胞,具廣泛性、早期偵測、及簡便性特色。DR-70上升與癌症也與分期、擴散、惡化相關。
但身體有良性發炎狀態時也會産生反應,譬如:莢膜組織漿菌感染、肺炎、一般急性感染、自體免疫疾患、外創傷(30天內)、抽血時溶血、化療60天內、懷孕、女性生理期...等等。

3.  procollagen III peptide (PIIIP)
(1) procollagen III peptide(PIIIP)標記即可爲肝纖維化的診斷及監測。

Collagen typeIII是體內多數微密或疏鬆結締組織的主要成份。Procollagen type III在纖維織母細胞(fibroblasts)內合成,它是III型膠原(collagen type III)生物合成的前質物(precursor)。此前膠原肽(propeptides)在轉化成膠原肽的過程中會在細胞外(extracellular space)分解,而N基末端肽,N-terminal propeptidescol 1-3(PIIIP),在此過成中與collagen type III相等的分子量比例(equimolarproportions)生成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因此,血液中N-terminal propeptides(PIIIP)濃度可被當成是collagen III合成(結締組織形成)的直接指標。
 
(2)發炎與纖維化為檢測陽性的主要關鍵
不論是腫瘤血管新生,或DR70檢測,或PIIIP檢測,都以發炎與纖維化爲主要追究目標。在腫瘤血管新生方面,腫瘤病人體內,促進血管新生的物質增加,而抑制血管新生的物質减少,且腫瘤細胞誘發周圍血管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基本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在癌症病人的血液及尿液中,都有增加。在DR70檢測中,若有癌細胞活動,人體的結締組織即産生纖維蛋白原裂解,而且若身上有發炎反應,DR70會呈現僞陽性,相反的,若病人有服用Asprin(>1000mg/日),DR70會呈現僞陰性。而PIIIP是目前核醫用以判斷肝硬化程度的指標,肝硬化的進展又與肝癌成正相關。
綜合以上三種西醫的癌症監測指標,腫瘤的形成與前述癌症的初中期,屬瘀熱證體質的主張不謀而合,發炎及纖維化是腫瘤細胞增生的證據及産物。
「風爲百病之長」,另一深意爲腦及幹細胞爲所有組織器官指揮及修復中樞。惡性腫瘤的瘀熱狀態與癌幹細胞亦有密切關係,身體某處因某些原因,有發炎及鬱血(即纖維化)狀態,才會使腦細胞喚醒幹細胞趨近修補,而幹細胞亦因身體的抑癌調控機制受損,導致不受控管進而無限制的分化,而抑癌基因的調控機制受損,正是中醫所謂「邪之所凑,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十、癌幹細胞研究的中西醫結合思想
(一) 癌幹細胞

一般認爲癌細胞具有不停生長分裂的能力,傳統的癌症治療也以殺死所有癌組織細胞爲目標。但許多證據顯示,一個癌組織的構成細胞中,只有少數能不停地生長繁殖。而從癌的組織病理學觀察中,也可以看到癌組織是由一群雜亂無序,但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細胞組成的。這群少數的癌細胞與幹細胞的特性相當接近,能不斷生長,具有永生不死、持續分裂與分化的能力,可以靠自我更新産生更多幹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潜在功能,且經從癌組織分離培養後,可以連續數代成功的接種在動物身上幷形成腫瘤,通常也只有這類細胞會發展成癌症,尤其是會隨著癌正轉移出去産生新型的癌症。某些幹細胞也會因人體受傷組織的信號吸引,而移動到身體較遠的部位進行細胞再生的工作,類似癌細胞具有轉移的特性。因這些癌細胞有許多和幹細胞一樣的特性,故稱爲癌幹細胞。幹細胞的調控機制失靈,可能就是癌症發生、細胞獲得不朽生命和擴散到其他部位的根本原因。
 
(二) 癌幹細胞中西醫結合思想
李政育教授對癌幹細胞的研究從中醫《傷寒雜病論》的思想出發。癌幹細胞在血液中未分化之前,在中國醫學科學哲學中屬「太極」混沌,分化之始動,屬「傷寒雜病論」之「太陽經表風熱」,慢慢繼續分化,就進入「少陽經」半表半裏,才有腫瘤熱的日晡發熱、盜汗、乾咳 ;再分化進入「三陽經併病」「表裏三焦實熱」,産生腫瘤實體,快速分化增生,其血管生成荷爾蒙屬「血熱」;腫瘤患部四周代謝廢物累積屬「濕熱」或「痰熱」或「寒濕」;腫瘤的自我防衛過緊密,抗藥性的産生屬「瘀阻」或「寒瘀」…,各有不同西醫腫瘤病程的中醫藥科學的對應治法與方劑,在中醫稱爲「辨證論治」。
在「傷寒雜病論」的觀點,屬可與外界接觸的「表」,與間接可與外界接觸的「半表半裏」,及進入細胞繁殖的「裏」的系統,此三個系統各有適用方劑與藥物歸經,用錯了不止無效,且有反作用,或者轉移更快,或與其他器官同時發病,這在中醫稱爲「併病」,或「誤治」的「傳經」。而表在太陽經表風熱的「中風」,無熱象用「桂枝湯」,有熱象用「陽旦湯」,這是針對各種疾病的第一道防綫用藥,在西醫生理來說,病尚在上皮細胞的膜外時的階段。當進入細胞膜的階段,相當于中醫的「半表半裏」階段,屬「少陽經」,常用方劑爲「小柴胡湯」。當癌幹細胞進入細胞內進行繁殖與複製階段,屬中醫的「裏」。但因中醫用藥在併病、合病、傳經的用藥思考上,只須於方中加入一二味單味藥,就可以將「邪」同時控制下來,例如于「陽旦湯」中加入青蒿、知母、丹皮、或地骨皮。如其繁殖太快來勢汹汹,中醫稱之爲「表裏三焦實熱」或「熱毒蘊積」,除了可將「陽旦湯」中的黃芩加重外,尚有加入黃連或黃柏的單味藥的方法。研究發現,基於中醫的「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論治」理論,對目前的「癌症」中的「肺癌」其反應最好。
依中醫的病邪傳變過程有「風爲百病之長」的說法,邪之所趨,其氣必虛。癌幹細胞一直在體內循環,生生不息,爲何會被活化,找到家住下來,發展成「癌症」,且快速成長與轉移,在于腦細胞(中醫稱心主、髓海、腦)已經處于受「風」邪之干擾,錯誤的以爲人體某些地方有大規模壞損之信號吸引,必須命令「幹細胞」快速活化,進行細胞再生的工作。
在中國傳統醫哲學中惡性腫瘤幹細胞在G0階段,就是「太素」「混沌」未分階段,當由G0受自體或外感的誘導,將進行分化之初時,即爲「太初」,進入分化在G0←→G1之間爲「太極」,陰陽負抱,不生不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生,陰消則陽長,陽消則陰生。當進入G1了,就分化爲「兩儀」--陰陽分開,陰者大寒,陽者大熱,所以在動物實驗做腦腫瘤的中傳統處方實驗時,發現大寒與大熱的藥方,最具有腫瘤抑制效果。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http://www.tcwmna.org.tw/

《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